心情愉悅洗手作羹湯,是一種腦內酚的延伸;
心情不美麗下廚做料理,適足以在過程中洗滌沉澱情緒。
奇摩關閉部落格那年五月,第一次到P的格子回應。
巧不巧,剛回應完,P就因故關格了。
轉途遠道來到痞客邦,千里一線牽的又連接上了斷續的格緣。
無縫隙接軌的接續情誼,好像彼此早就在格上往來多年般熟悉。
才華洋溢的P不僅能畫,手藝品更是精巧。可貴的是也能下廚。
夜裡傳來剛剛出爐的香蕉核桃蛋糕照片更是令人欽佩。
常常為了拜拜後的香蕉煩惱,來不及吃完就變黑。
香蕉蛋糕於是進駐我的腦海。
上個月,看了幾份報告跟數據,媽媽排了血尿,
醫師說有幾個可能,甚至導向癌症,沒有檢驗結果不敢下論斷。
正好在線上的P跟我討論了起來…
P叫我要堅強,我慌媽媽會比我更慌。
要我找個地方大哭一場,然後堅強。
不想堅強,耍賴的給了哭臉圖案。
哭不出來。不行,心神不寧,得找點事情做,去做香蕉蛋糕。
這時候做蛋糕?心神不寧做蛋糕會變蛋糊吧?
總是要找事情做,得離開電腦讓腦子轉動。
衣服洗了。腰痛天冷,不想拖地。轉轉轉的又轉到了廚房。
P給的食譜沒有標明份量,我是初學者,沒膽量試。
不想加泡打粉,又沒蘇打粉,抄了不用泡打粉的配方做將起來。
↑用攪拌器打發蛋液8分鐘,打著打著,情緒慢慢平穩下來,
本想隨意做做,最後還是忍不住拿起相機拍拍做紀錄。
打發後的蛋液超乎我意料的多,都快溢出鐵盆了。
↑分次加入過篩的低筋麵粉繼續用飯匙攪拌。
總覺得無法確認木頭內部有無發霉現象。索性不用木匙。
小時候,喜歡跟著媽媽在廚房團團轉,覺得心安溫暖。
媽媽常跟眷村媽媽們一起做麵食,在廚房裡的媽媽很和藹。
有一年,還沒上小學,和爸爸一起來台灣的同鄉劉伯伯來家裡,
教媽媽做了些麵食,最記得的是劉伯伯做了我愛吃的叉燒包。
媽媽說小時不愛葷食,一碰油葷便吐的我,那天吃了兩大個叉燒包。
迷迷糊糊,隱約記得睡夢中被喚醒,不明原因的流鼻血,
媽媽焦急地幫我處理止血,一方面又剽悍的跟劉伯伯吵架,
媽媽認為是劉伯伯的配方太燥熱,讓我吃了不舒服。
不知道幾點,只知天黑,劉伯伯吵完架就沒有再出現家中。
↑原配方用的奶油被我改成橄欖油。
香蕉用叉子搗成泥狀,保留一些香蕉塊,讓口感有果肉的嚼勁。
同橄欖油一起拌入香蕉蛋糕泥中。
長大以後,家中小孩跟媽媽的關係總是處於緊繃狀態的。
個性都倔強,像刺蝟。動不動就冷戰。
我最小,一切冷戰後的傷害都看在眼裡。
告訴自己,絕對不跟媽媽冷戰。
於是,掩飾自己想法求和便成了我慣性處理緊繃關係的方式。
怕尷尬冷場,人群中,不自覺的不斷說話熱場。
至少,培養了不怯場,隨時可以流暢表達自己想法。
↑模具事先塗上一層奶油,撒上低麵,放入冰箱待用。
有幾年,受不住那樣劍拔弩張的氛圍,總想遠遠的逃開家裡。
那些年,自己成立工作室被倒了些債務,被錢壓得喘不過氣來。
有多慘?一個月含摩托車油資只能花1000元。
平均每個月攤提還債的金額是薪資兩倍。
一度,狠下心拋開一切睡它個一天一夜。
醒來,發現:太陽依舊運轉,債務依舊存在。
↑蛋糕泥全部放進去模具內。160度C烤三十分鐘。
人生有很多時候,不得不痛恨著,卻又不得不信服著:
人各有體。
痛苦的事,病痛的事,生老病死,誰也替不了誰。
↑烤約十分鐘後,取出來用刀子劃線,讓蛋糕有空間膨脹。
人與人之間也要保持適度的生物距離,讓彼此有所伸展自由的空間?
↑蛋糕完成,卻沒有預想中蓬鬆。
或者,人與人之間需要的是像刺蝟一般的生存距離?
靠得太近,彼此傷害;離得遠了,雙方都要冰凍而亡。
有點黏,卻又不會太黏的分際何在?
↑沒有吃晚餐,忍不住香氣誘惑,取出烤箱後就吃了起來。
蛋糕表面有些酥脆,裡面軟綿,少掉一半的砂糖,不過份甜膩。
忘記拍取出模具後的完整成品,吃了一片才想起拍照。
口感還不錯,就是沒有別人家做得那麼蓬鬆,
這些天跟好幾位不同科目的醫師反覆討論的結果,
聽從泌尿科醫師建議請透析室減少凝血劑的用量,
心臟科用藥中的抗凝血劑錠由一顆減為半顆,
終於,不再有血尿,血便的狀況產生。
心中大石落了下來。
突然想到:
耶,這不是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們應該早一步料想到的狀況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