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疾雨加上森林小火車,成就了阿里山的浪漫之旅。
高中通勤,北門車站是每天上學必經之地。昔稱「北門驛」。
這座歷史悠久的車站建築起源自日據時代,
日本人建造鐵路大量自阿里山運輸木材到山下,
也因此才有了往來於阿里山的百年小火車。
北門驛曾經是當時台灣最大的木材集散中心,
鄰近的林森東西路也因此到處林立木材行,更有甚者,
有人因為豪氣的使用整大塊木材作為壽棺材料,致富三代。
通往阿里山的小火車專用車站,平日早上下午各一班車上下山,
假日時才會增開班次。
車站前,道路間的人行步道,一大片的阿勃勒。
阿勃勒又名波斯皂莢,小說家別名它「金疾雨」。
成串的花,像煞金黃色的葡萄。
站定樹下往上看,金疾雨彷若黃金繡球。
有一回起的特別早,坐早了一班車上學,
清晨六點多,許多老伯伯帶著畫眉鳥到樹下放著,蹓鳥。
畫眉鳥的歌聲此起彼落,平日常聽,倒也沒有什麼特別感受。
那日,癡癡望著窗外的阿勃勒,沒注意事情究竟是如何發生的,
等到回神一看,我們的客運車已經卡在柵欄底下無法動彈!
而聞名全世界的阿里山小火車卻硬生生的被我們攔截了下來!
當時,心裡只閃過一個念頭:哇!還好不是自強號!
八成是客運車司機篤定小火車速度慢,想要硬闖平交道才會被柵欄卡住。
沒理他,反正沒有釀成災害,過不了多久,柵欄提起就能行走了吧!
我繼續望向窗外,等待司機處理後放行。
突然一陣微風吹過,金黃燦爛的陽光穿過樹梢,
風輕輕飄過閃爍著金色陽光的阿勃勒花瓣,
這時候的阿勃勒,每一片花瓣都透出星星一般閃耀十字的光芒,
窸窸窣窣的,快速的墜落了下來,無聲無息,
就像是一場華麗的夏日清晨裡疾速紛飛而下的美麗黃金雨!
再加上背景音樂的畫眉鳥叫聲,簡直讓人看傻了眼!
這一刻,真正體會文人筆下所謂的「金疾雨」所謂何來!
忙了大半個月,才剛忙完,
會計妹妹拿著幾張所得稅收據問我稅項中的扣繳總額是怎麼來的,
這才突然想起自己也還沒報稅呢!
趁著週四休假趕緊去報稅,溜空跑到北門來看記憶中的「金疾雨」。
花季剛開始,花還開的稀疏,人行步道拓寬加蓋小公園,
金疾雨砍了不少,剩下的都是年輕的植栽,與記憶中的景象相去太遠。
來早了,金疾雨還未開透,沒了大樹的綠蔭成林,
挑了棵最矮的新樹近拍,原來,花瓣是這樣貌...
說不失落是騙人的,不過,既來之,則安之。
今日的北門另有一番風味,
用新的視野重新觀看「北門驛」,也是另種收穫。
就是這銅雕佔去大半空間,晚上經過這小公園也還滿漂亮:
燈光美,氣氛佳。
等到這一整排的金疾雨都綻放枝頭,少不了要看見成雙成對的婚紗照儷影,
忍著大太陽的曝曬在樹蔭下穿梭。
城市裡的車水馬龍,更對應出田野風情的恬靜。
牧童吹笛,群牛散居四處、水中,各自怡然。
老牛神情像不像在說:蛤,我還沒化好妝啦,不要拍!
小公園對面接近完工的阿里山觀星北門大飯店。
號稱是五星級的大飯店。
很好奇將來會將飯店招牌立在何處?
豪氣闊綽的大量使用原木,也只有阿里山才得以如此豪邁大器!
門前一彎白石步道,映照園景燈,
等不及想見營業後的夜間景致。
下起毛毛雨來了,快快返家免遭雨淋。
我從文化中心過,這座建築在當年因為工程偷工減料而停擺,
高大矗立的建築一直被我誤認為是鬼屋,如今生意盎然,時有藝文活動,
今日路過,整修外觀中,卻意外偶遇燈會期間的街頭藝術家們!
真是開心啊!停車暫借拍!
只有身為嘉義人才得有幸隨時可以看到森林小火車,
加上金疾雨,美不勝收。
破舊退役的火車車廂
回家途中,廟會已經上演好幾天的布袋戲與歌仔戲,
掌中戲的傳統技藝幾近失傳,布袋戲棚前完全沒有觀眾,
沒有了黃俊雄「金光閃閃,瑞氣千條」的聲光特效,
竟然連一起長大的中青代觀眾都不捧場。
布袋戲曲中的忠孝節義事,也要跟著式微了嗎?
時間還不到熱鬧的巔峰,廟前小販尚未聚攏,
三三兩兩的觀眾搬出自家板凳,邊看熱鬧,邊等時間到煮晚餐。
路過的阿伯,婆婆也來湊熱鬧。
歌仔戲演員賣力唱著,氣溫高,
工業用大電風扇從舞台下方往上吹,
吹的老生的戲服下擺隨風翻飛。
一旁站著的家丁與小姐,穿著悶熱的古裝,蹙著眉,忍耐高溫,
就只差沒有甩上水袖當扇子。
不知道那日的曲目,只覺整體畫面突兀、隨性、有趣;
真正是台灣民間「廟會野台戲」的真實面相。
後記
我親愛的同學終於忍不住出聲糾正:
1.是阿勃勒,不是阿勃樂。
這真的是我筆誤,已改正。Sorry!
2.是金急雨,不是金疾雨。
這個嘛...很多人叫他黃金雨,也有人叫他金急雨,
但因為那個清晨目睹花瓣快速墜地形成黃金雨的印象太深刻,
我還是喜歡金疾雨的意境。
而急與疾,我喜疾。純粹個人偏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