買賣不成,仁義在否?


 


 


水果攤往來五六年,初時,因小會計懷孕,自告奮勇幫她買拜拜水果,


後來,經理交由我負責市區三家店的祭拜事宜,每個月加上自己家,


至少會去買水果四次,老老闆跟老老闆娘對我很客氣,


總遺憾說沒第三個兒子可以娶我,常給多折扣或賣相不佳可自用的水果。


我一概拿到公司充公,分與同事食用。


 倒不是因為貪小便宜才去,而是往來信用不錯,買回的水果若敗絮其內,


老老闆允諾拿回去可以更換新品,若遇水果當季卻不十足甜,


甚至會勸我不要買,另擇他項。


 


開始去的時候是跟二兒子買的,後因拓路徵地問題,老大的攤位收掉,


老二須讓出攤位給老大,另外在旁邊租店面做小吃生意。


迫於現實及長兄為父觀念,中年被迫轉業,將經營多年的攤位讓給大哥,


兩夫妻從完全外行的小吃做起,慢慢累積熟客與生意,毫無怨尤。


 我私心是偏袒老二夫妻的,為人老實不計較,會招呼客人,


買賣水果的過程愉快些。


自己也擺過泡沫紅茶攤,我一向不討價,小本生意,靠的就是薄利多銷,


超過預算,另換過價位低的水果便是,不用刁難蠅頭小利。


眾人給我價位都直接砍掉十位數,大媳婦每每只砍個位數,


神似早期面無笑容的施寄青,挑水果一問三不知,老被先生當眾數落:


「賣了這麼多年水果還不會看水果好壞,甜度?」


每遇這種場面,總閃到隔壁找老二聊天,避免尷尬。


偶而,利用他們結帳分裝水果的時間,到對面公園拍拍花的照片。


 


這個月十五下午,趁著還沒下雨去買水果,大媳婦秤重,我一旁等候,


聽見大兒子的問句,才知,原來大媳婦以為我哈密瓜取自兩批不同價格,


於是笑答同一批價位,沒想到大媳婦繼續嘀咕,遂指著三個空水果格網:


「三個空網還在,如果我拿不同價格的哈密瓜會告訴你的。」


大兒子竟然回我:


「是我多話,才又把價格減回來重算。」


大有不說出來我也不會知道被算貴了價錢的意味。


心裡老大不愉快:


「買賣這麼多年,我從來也沒出過價,怎麼可能拿不同價位的水果騙你?


大兒子繼續數落擺攤多年,遭受其他客人常欺騙他們的事蹟給我聽,


口頭上仍堅持要不是他多嘴問了,我根本也不會知道他們算錯了。


當下按耐不住,卻還是保持禮貌性的笑容:


「如果有疑問可以直接問我啊,別的客人欺騙你們,我可沒有,


 這樣直接認定我貪你便宜,我心裡也不高興。」


假使他口頭上說聲不好意思,誤會一場,這件事也就輕易過去,


兩夫妻卻一直強調是自己多話告訴我,否則算錯我也不會知道。


 


買賣雙方不就是建立在這個誠信原則上嗎?


 


結帳後離開,不愉快還在心裡,一直在思考,


下一次拜拜,去?還是,不去?


不要問我:這件事情有這麼嚴重嗎?


就是:心底打了結!


 


 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韶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