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楚歌

 

淡淡野花香 煙霧蓋似夢鄉
別後故鄉千里外 那世事變模樣
池塘有鴛鴦 心若醉兩情長
月是故鄉光與亮 已照在愛河上
我卻在他鄉

千里關山 風雨他鄉
鄉音 我願聽
家裡酒 我願能嘗

莫道隔千山 朝夕裡也夢想
但望有朝身化蝶 對抗著風與霜
我再踏家鄉

池塘有鴛鴦 心若醉兩情長
月是故鄉光與亮 已照在愛河上
我卻在他鄉

 

 

 

 

 

經過一天的舟車勞頓,雖然這裡的溫度其實跟嘉義差異不大,

夜裡,不習慣韶關的高溫,罕見的輾轉反側,難入眠。

七叔說:

「你們真會算時間,就前兩天,市區暴雨淹水,家裡淹到膝蓋,

 才剛剛清乾淨,不然就讓你們到家裡住住。」

我說:「好啊,去七叔家住。」

說話音量不大,一旁的韶燕聽了:

「住七叔家是沒問題,但就是考慮到姑姑還有堂哥他們。」

真想要看看叔叔和家人居住的地方,韶燕一說,自己真是欠缺考慮。

小我一歲的韶燕,早些年念廣州師大外文,跟我通過一陣的書信,

後來因為相隔遙遠,加上韶燕為了練習英文,往來都是英文,

已經上班了的我,讀信,寫信都還得邊查字典邊回,漸漸淡了。

 

 

一大早,7:30集合在飯廳吃早餐。

前一個晚上的餐聚,年齡相距不多的幾個堂兄姊弟妹們,

迫不及待的想將所有人都介紹我們認識。經過一個晚上的相處,不熟悉的親人,也漸漸熟捻。

 

↑胃腸不好,通常起床兩小時內除了咖啡以外不進食。

挑了比較安全的食物,應付接下來完全不知道的行程。

沒有詳問一天裡究竟要去什麼地方,怎麼去,去多久,

完全的放任自己當個細細品味家鄉異地的返鄉遊子。

 

大堂哥和二堂哥跟我們一樣都是初次返鄉。

大哥是公務員退休,跟二哥相差九歲。

二哥生了一對龍鳳胎,三個小孩,自己開了貿易公司。

兩個人的個性看似拘謹嚴肅,話匣子談開了以後,

果真有一家人的感覺,很會說冷笑話。

大哥鄉音較濃,二哥畢竟差了些年紀,學了普通話,

每當看見我與大哥雞同鴨講時,忍不住跳出來當翻譯。

怪的是,兩人在車子裡討論事情,說著流利快速的廣東話,

我反而是聽懂了,還能插上話講個一兩句自己的意見。

 

↑姑姑說這個粽子好吃。夾了一個試試。

完全沒有內饀,完全如圖所示。可味道卻是出奇可口。

 

 

↑餐廳吧台的裝飾,使用大量的蔬果裝在玻璃容器,明亮整潔。

這樣大容器裡裝滿滿滿色彩繽紛的蔬果,挑起食客好食慾。

 

↑廣東粥。

小時候,星期日早上,爸爸偶而會煮上一鍋自製的廣東粥,

粥品綿密,入口即化,放了有切的碎碎的豬絞肉,豬肝,粉腸,薑絲,

還有廣東粥裡不能少的皮蛋。

是一種獨特的,專屬於爸爸的廣東粥的味道。

回到家鄉,少不得嚐嚐跟爸爸做的廣東粥究竟有何不同。

改良過的精品粥,好吃歸好吃,少了許多思念父親的親情...

 

↑不知名的心型豆。

姑姑像個孩子,見到東西總是開心地叫我看。

我知道姑姑不見得第一次看見新玩意,可總是開開心心的語氣表情。

喜歡看著姑姑時而安靜,時而歡喜,孩子一般容易滿足愉悅的姿態。

六十幾歲了,姑丈在父親走後沒幾年也走了。

16歲嫁到香港的姑姑,寡居後的姑姑,移民加拿大多年後返港的姑姑

經歷了那麼多世間滄桑卻仍樂觀開朗的姑姑。

我喜歡我的銀瑛小姑姑。

想到自己也有個小姑姑,莫名開心著。

 

 

 

 

↑車子行經市區。曲江河畔。

爸爸說過韶關就在曲江附近,親眼目睹了真實的地理現場,

坐在車子裡,感覺虛無,很不實在,如在夢中。

 

↑而窗外建築,隨處可見以韶關簡稱為名的招牌,

在在提醒我:真的,回到韶關了。

 

↑老爸生前一直惦掛著家中祖墳未修,爺爺奶奶要合葬一處

眼前壯觀樓牌寫著「長安閣」,正是已故家人們長眠的居所。

 

 

↑蓉蓉預先買來的台灣最具代表的鳳梨酥。

我帶上同學栽種的阿里山珠露茶。

韶燕跟阿穎今年還沒來祭祖上墳,跟著我們一起。

才知道,原來家人習慣是在清明時,不管遠近,不論出嫁,

都得回來給祖先們上香祭拜。

也因此,老爸也總是不管台灣習俗說的嫁出女兒過年不能回家。

反而是媽媽會說嫁出的女兒大年初一回家會讓娘家運勢不好。

這一件事上,我是同意父親的。不過就是過年回家團聚,能有什麼運道不好之說?

 

 

 

整理照片,這才驚覺台灣習俗說的祭祖不帶鳳梨。

我想,個性溫和的祖先們不會介意的。

阿穎說,跟二伯講,別再擔心,我們祖墳都處理好了,

現在都是這樣的形式,一個塔位能放五個牌位,

往地下,地下樓有個類似管理室的地方,整理得很好,

平常也有管理員打掃,真的不用再擔心了。

 

 

 

焚香,舉起手中清香,我在墳前敬告爺爺以及曾祖母:

堂上祖先,大家好,對不起,不肖子孫回來晚了,

我是韶關,帶著哥哥的女兒回家給您們上墳了,

雖然不知道自己是第幾代孫,可是,很高興:

 

我們終於:回家了。

 

 

 

廣東省韶關市,我的故鄉。

 

我,以韶關人為榮,正如我以母親的嘉義人為傲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維基百科裡所搜尋到的關於家鄉的資料。

 

韶關地理資料:
元明清時期 (公元1271年-1840年)大庾嶺路修築拓寬,促進了韶關地區商業的繁榮,至明清時期 ,各地商人雲集韶州,商業會館林立,當時的韶州城和南雄成為南北貨物流通的轉運和集散地,明清朝廷因此在韶關設關徵稅, 韶州成為全國著名的稅關,後來韶關也以此而名。

 

北伐時期 1922年(民國11年)5月和1924年(民國13年)9月,孫中山先後兩次發動並督師武裝北伐, 韶關都作為前進基地和大本營。 第一次北伐 1921年(民國10年)12月4日,孫中山在廣西、桂林設立北伐大本營,集結粵、滇、黔、贛各軍約3萬人,準備由桂入湘北伐。 由於陳炯明阻撓,孫中山決定改道由韶關出師北伐。1922年(民國11年)5月6日,孫中山率部分北伐部隊到達韶關 ,並設大本營於韶州鎮台署。 8月,孫中山在大本營發布總攻令,並親自督師兵分三路進擊江西,進行第一次北伐。

 

第二次北伐 1924年(民國13年)9月,孫中山將大元帥府行營設於韶關火車站(今韶關東站)一棟兩層樓裡。 10月,兵分兩路進軍湘南、贛南,進行第二次北伐。

 

抗日戰爭時期 1938年10月21日,日軍佔領廣州後, 韶關成為廣東臨時省會。軍民團結抗日,其中在粵北地區進行的粵北會戰是廣東省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、戰鬥最激烈的戰役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韶關市 祭祖
    全站熱搜

    韶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