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現KANO電影近藤教練宿舍場景
記憶中,小時候每到棒球季節,電視轉播棒球比賽時,
家家戶戶守在電視機前目不轉睛盯著實況轉播,
時有安打,全壘打的精彩畫面重播,一次播完不過癮,慢動作再一次,
引來滿堂歡呼喝采,全民情緒隨著棒球小將的得分或失分提升到沸點,
街上幾乎無人走動,可謂萬人空巷。
KANO電影在又名檜町的檜意森活村取景。
電影的背景在日據時代的台灣嘉義,一支在西元1929年成立,
由原住民,漢人及日本人組成的嘉義農專棒球隊,
從散漫毫無紀律的隊伍,在新教練近藤兵太郎的斯巴達訓練下,
1931年在台灣各地過關斬將的拿下台灣總冠軍,
進而努力不懈的前進日本甲子園參賽的精采感人過程。
因此,若說台灣棒球魂魄在嘉義,這句話說的一點都不假。
↑這棟宿舍當然已經不是當年近藤教授居住的那一棟房舍。
參照當年遺留下來的生活用品重現彼時的居住狀況。
↑還沒進門,又被拉門內的走廊吸引住目光。
↑雞蛋花有個美麗的別名:緬梔。不知怎地,兩個名字的差異性如此高。
↑進門處有電影海報。
↑天氣熱,提供影片參觀,也供應電扇消暑。
日式建築塌塌米就是有這樣讓人鬆懈的魔力。
地處房舍中央,陽光照射不進來,白天黑夜都得要點著一盞燈吧!
參觀者融入情境,自顧自的擦著護手霜。
↑客廳起居室的光線應該是整棟房子光影變化最大的地方。
↑這樣的藤椅也應該是大戶人家的陣仗,在當時物資缺乏的年代。
↑大型的舊式電視除了觀看影片新聞,還兼具擺設生活用品功能。
很好奇這時候的電視影像會是甚麼模樣?
像好萊塢時期卓別林式偶會LAG殘影的黑白影像?
↑舊時代的唱機。
↑黑膠唱片有過充滿各種色彩,小小的尺寸。
↑日落,陽光斜斜落在木板上,倚窗憑欄觀望,慵懶愜意。
日式建築最受人喜愛的地方包括了使前後進通風順暢的前後院設計。
↑以前舊家也有這樣的木櫥堆放棉被,旁邊還併著一樣大小,
但隔著木板的櫥子,可以堆放雜物或衣物箱子。
↑牆上有分鏡圖。
↑尋常屋舍,這應該就是睡房的地方。
這裡擺著和式桌,成了練習寫書法的地方。
↑牆上掛著電影人物介紹圖。
沒有看過電影,是集中訓練球員的臥鋪?
↑本壘板寫著嘉義地區最佳伴手禮與各知名小吃商家名號。
噴水雞肉飯,劉里長雞肉飯,林聰明砂鍋魚頭,老楊方塊酥…。
↑拍了半天都閃過人潮,這裡窄小,閃不掉了。
工作人員的桌上擺放了相關文宣。
入門時,無意間聽聞了工作人員對於工作職掌調配的微詞,
這時間逛到這來竟有些心虛的不好意思往前探個究竟。
話說,我又不是這裡的人,心虛個什麼勁兒?
↑屋外,擱置了那個時代的三輪車與自轉車。
↑三輪車跑得快,上面坐個老太太,
要五毛,給一塊,你說奇怪不奇怪?
這三輪車才應該是比較符合那個時代的產物,後來在觀光地區看見的,
都已經是改良後的觀光用車了。
↑自轉車又稱孔明車。
孔明車來源:孔明車即俗稱腳踏車。
古代禮制,皇帝出巡所乘用車,四馬並駕,車有御手,車棚內可坐二人,二輪或四輪。
諸候用車是由一馬牽引,御手在前,車乘一人,只有二輪,
孔明就坐這種車,故俗稱『孔明車』。
又因孔明坐二輪車,故凡是具有二輪的車子,稱為孔明車。
時遷至今,由外國引進腳踏車時,亦是具有二輪的車子,只是兩輪是一前一後,
亦被稱為孔明車,因為具有二輪特色。又諸葛亮造木牛流馬,後人認為是獨輪車。
腳踏車又稱單車、自由車、自行車日語稱為「自轉車」。
終戰中國人來台後稱為「腳踏車」,
台灣北部人稱孔明車,中部人說鐵馬,南部人說自轉車。
出於 孔明車 文建會 台灣大百科全書
↑三輪車旁的女子來自日本,因感動KANO電影情節,
聽聞此處有電影演員排班來此與影迷合照而來,敗興而歸。
工作大姐們熱情招待仙草冰,細細碎碎的仙草,此刻飲來無比解渴。
面對鏡頭者,非親非故。在此巧遇,同受大姊招待飲茶水,見我拍照,大方入境。
拍完剛好相機沒電,檜意森活村半日遊道次暫告一段落。
待秋天來臨,天候涼爽之時,再來探看他處。
註:電影場景已撤。現場僅剩木屋。